预估游客人数: 4500人 4800人 4600人
您当前的位置:青岛平度茶山风景区 > 游记攻略 > >
茶山听课
作者: cszysj.com 来源: 茶山风景区 发布日期:2018-12-03 07:41 查看次数:
笔会请了著名作家刘玉堂先生,并有一堂他的小说创作课。
 
刘玉堂的大名是早就听说了,来笔会之前还听青岛的一位老作家说起过:山东作家里,写农村题材的,刘玉堂第一。但只限于听说,关于他的作品,我是一个字也没有读过。
 
我是地道的农村人,又一向偏爱农村题材,可这“农村第一”的作品却一字未读,说来让人惶恐和赧颜。但我却不太感觉得到呢。盖因我是个自由散漫、疏懒成性的人,很少主动阅读学习,更不看名头大小、别人推荐的书,尤其是书腰上有一大堆名人推荐的书,我是不会主动去买、去看的。我的读物都是“碰”上的。像我钟爱的三毛,是偶尔在朋友床头读到她的《哭泣的骆驼》之后,才四处搜罗她的作品、读遍她的所有好书。像梁实秋先生的《雅舍小品》,是在北京鲁院进修时碰上的,读完之后,就成了我最爱的枕边书。而我喜欢的另一位写农村题材的小说家、山东枣庄的张继,最初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他的一个短篇《贷款》,读罢意犹未尽、只嫌太短,才去书店猛买他的书并最后成了好朋友。更多的时候是去书店书摊流连,看那本顺眼,就淘回家,好就读,不好就扔。我认为,万事皆由缘,识人与阅书也是一样,有缘自然相遇,遇不上的,那就是无缘或缘份不到,求是没有用的。而且,我也不喜欢求的东西,觉得还是“碰”的东西有意味、有趣味、也更值得珍爱。递名片、握手、呵呵呵地连说“你好你好,幸会幸会!”的正规相识,哪有茫茫人海中忽然撞了你一膀子、你刚要发怒、迎上来的却是一张让你怒不起来却心跳起来的如花笑靥式的“碰缘”,更让你玩味再三、想入非非?
 
这不,我和刘玉堂先生的缘份不是来了吗?且是在如此美丽的秋茶山,且是在茶山极顶这样独一无二的空中课堂。我坐在课堂的第一排,看着对面刘先生身后的蓝天白云——心情无比大好的想。
 
听刘玉堂先生的课是一种享受。
 
他温温、稳稳、文文地坐在台上,双手扣了,旁边没有稿子,连张纸片也没有。也没有开场白,没有说“在这秋风送爽、阳光明媚的美好时刻”的起兴句,他的第一句话是,今天的课是小说创作,但刚才在山下有个散文作家问我关于游记的创作,我想笔会后大家肯定要写一些茶山的记游文章,我正好有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,就简单地说几句。果然就几句,简单明了,我记下了两句:一、游记在于思,不在于游,所以,作者的修养与抱负为第一要义。二、经过眼睛与心灵过滤的风景,才是你的风景。这正是我的观点,只是,刘先生把它们精炼了、提纯了、升华了,对于喜欢游走、又喜欢记游文字的我,无疑是一种点拨和指引。茶山笔会写意
我冲刘先生感激一笑,因为我正是山下提问的那个“散文作家”。一笑之间,感觉距离一下子拉近了。
 
关于小说,刘玉堂先生讲了五个方面:素材积累。灵感。立意。语言。情感投入。可以说,这五个方面包括了小说的全部理论理念,如此大的题目,是很难在一个半小时的课堂讲全讲透的。但刘先生却是一个机智的人,他没有大铺大展、广征博引,而是为我们讲故事,自己的故事、别人的故事、看到的故事、听到的故事,把那些空泛枯燥的理论理念统统揉进他生动有趣的人生故事里,让人在开心莞尔的时候,不知不觉跟着他走了。他又是个小说家,天生有套会讲故事的本领,加上他的风趣幽默、妙语如珠,让你于享受中尽受教益。
 
我记得,关于积累人物差异时,他讲了发生在他们沂蒙山人身上的两件趣事:
 
82年,我转业回家,遇见我们村一个光棍,四十多岁了,用独轮车去县城推氨水,两个氨水空坛子200来斤,装上氨水400多斤,他累得满头大汗。可是他见了我非常高兴,说:“大兄弟,很恣。” 我看他累成那个样子很不解,问什么事那么恣,他说:“你听说了吗?赫鲁晓夫死了。”我说,他死了你恣什么啊?他说咱们的社会主义就更加有保障了。你看看,推着车,满头大汗,他操心的却是“国家大事”。
 
我有个哥哥,老婆得了妇科病,他带她去县城做CT。县医院见是肿瘤怕出问题,就建议去省医院检查,晚上就住在我家。晚饭期间,他突然唉了一声,说:“张艺谋这个春节怎么过啊?”我很纳闷,就问怎么了,他说:“巩俐不是刚和张艺谋分居啊。”他自己的老婆病了,他却在替张艺谋发愁。你看,这就是沂蒙老区人,这种思维方式只有沂蒙山人有。沂蒙山是一种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地方,这两种文化捆在一起,就产生了有这样一种思维的人群。
 
 这些乡村趣事让他的沂蒙话一讲,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。
 
刘先生是沂源人,一口标准的沂蒙方言,软软绵绵、粘粘缠缠、筋筋道道,离字正腔圆、铿镪有力的普通话最远,但离平易质朴、机智风趣最近,离他写了一辈子的沂蒙老区人最近,离作为乡土作家的他最近。我甚至想,这样好听的故事,这样有趣味有教益的课,也只有用沂蒙话讲出来才有效果,换了标准普通话,恐怕就味道尽失呢!
 
一个半小时的课,我开了两次小差,一次是在刘先生讲关于小说语言的时候。听着他那些让人莞尔不绝的语言故事,我想,他的故事都这么好听,他的书还不知有多好看呢,我回去一定把刘先生的书全买了,读个痛快。第二次是课快讲完的时候,我想,我一定要请刘先生去开发区,给我们那里的文学青年也讲一课。

转自: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bf61e7c0100uvtx.html


0

关于我们 | 人才招聘|商务合作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

版权所有:青岛茶山集团 | 青岛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(C) 2018 East All Right Reserved.

备案号:鲁ICP备17023250号-1